华州老腔,俗称“老腔影子”,又名“满堂吼”、“拍板调”,脱胎于皮影,流传于二华、潼关一带,据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,被赞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。其唱腔豪放激昂、铿锵有力,具有阳刚雄浑韵致。自家的木凳,自制的琴弦,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,土得掉渣但独一无二、震撼人心,2006年被列入《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“众人帮腔满堂吼、惊木一击泣鬼神”是它最形象的写照。其起源有二,一说是汉代军歌与船工号子融合而成,唱腔古朴悲壮、粗犷有力,有古秦声之遗韵,称为老腔。又说从湖北老河口流传而来,取其第一个字而得名。
华州皮影文化园是目前唯一能追溯到老腔之源的地方,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剧团。这支团队曾多次受邀赴日本、德国、俄罗斯以及台湾、香港等地参加表演,2017年5月团队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活动,2018年4月由张国立带领参加博鳌亚洲论坛,同时参与了张艺谋等多名知名导演的影视拍摄,如《活着》、《孙子从美国来》等影视剧。他们是传统老腔在现代社会的最后守护者,他们为国宝艺术奉献了一生。
老腔因话剧《白鹿原》的播出,才真正唤醒了人们尘封的记忆,也震撼了我们浮躁的心灵,我们被艺人们豪迈的唱腔感动着。质朴无华的歌词,悟遍人生至理;激越豪放的唱腔,道尽历史的沧桑。但如今,华州皮影文化园这批老艺人年事已高,平均年龄75岁,随着他们年龄不断增高,未来继续同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这也意味着华州老腔即将面临消失。
华州老腔作为国宝级文化,世界级非遗,抢救、保护、传承工作已迫在眉睫。“一定要把老腔传下去,不敢叫灭绝了,传了这么多世,不能在我们手里断了。”这应该是老腔艺人及所有关注爱护华州老腔的热心人的共同心声。
保护华州老腔不止是在保护华州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更是在守护整个国家正在逐渐消失的文化,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文化的生命力,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谱系。
传承优秀文化是一场接力赛,为了保住老腔之根,陕西研学旅行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自觉担负起了抢救的重任,在华州皮影文化园危难之际接手经营,创办研习班,组织中小学生研学活动,让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到华州老腔的魅力,尽最大的努力让民族的瑰宝得以延续。
传承非遗文化,我们一直在行动,但我们也只是普通的企业,力量很渺小,所以呼吁大家积极加入抢救队伍中来。我们坚信,众人拾柴火焰高,只要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,老腔文化一定能够得以传承与弘扬。
—— 推荐线路 ——

点击图片查看线路详情